工作時間:8小時左右
視 角 度:140度
視 距:3cm
分 辨 力:0.1mm
體 積:13mm X 27.9mm
重 量:<6g
外 殼:無毒耐酸耐堿高分子材料
智能膠囊消化道內窺鏡系統(tǒng) 智能膠囊消化道內窺鏡系統(tǒng)(簡稱“膠囊內鏡”),是金山科技集團研制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種新型無創(chuàng)無痛的消化道影像無線檢測系統(tǒng);通過口服智能膠囊完成胃腸道影像檢查;克服了傳統(tǒng)的推進式內窺鏡體積大,檢測過程痛苦,不適用于老年、纖弱和危險病人等缺陷;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檢查方便、無創(chuàng)傷、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不影響受檢者正常工作等優(yōu)點。
膠囊內鏡系統(tǒng)組成
“膠囊內鏡”是集圖象處理、信息通訊、光電工程、生物醫(yī)學等多學科技術為一體的典型的微機電系統(tǒng)(MEMS)高科技產品,由智能膠囊、圖像記錄儀、手持無線監(jiān)視儀、影像分析處理軟件等組成。
智能膠囊
|
 |
工作時間:8小時左右 視 角 度:140度 視 距:3cm 分 辨 力:0.1mm 體 積:13mm X 27.9mm 重 量:<6g 外 殼:無毒耐酸耐堿高分子材料 |
圖像記錄儀
|
 |
存儲速度:2~15 幀/秒 通信方式:雙工雙通道 存儲介質:CF卡 計算機接口:USB 2.0 電 源:充電電池 |
影像工作站
|
 |
軟 件:OMOM(自主版權) 語 種:中/英文 圖像格式:JPEG、BMP圖片格式 顯示格式:圖像、腸道定位、病人信息 顯示頻率:1—30幀/S 數 據 庫:病人數據庫、圖片數據庫、醫(yī)生信息庫、圖片現象庫、醫(yī)生結論庫、用戶庫等 實時顯示:支持實時監(jiān)視 |
簡便的圖像診斷過程 膠囊內鏡的工作原理是:患者像服藥一樣用水將智能膠囊吞下后,它即隨著胃腸肌肉的運動節(jié)奏沿著胃→十二指腸→空腸與回腸→結腸→直腸的方向運行,同時對經過的腔段連續(xù)攝像,并以數字信號傳輸圖像給病人體外攜帶的圖像記錄儀進行存儲記錄,工作時間達6~8小時,在智能膠囊吞服8~72小時后就會隨糞便排出體外。醫(yī)生通過影像工作站分析圖像記錄儀所記錄的圖像就可以了解病人整個消化道的情況,從而對病情做出診斷。
膠囊內鏡的優(yōu)點 操作簡便:整個檢查僅為吞服膠囊、記錄與回放觀察三個過程。醫(yī)生只需在回放觀察過程中,通過拍攝到的圖片即可對病情做出準確判斷。
安全衛(wèi)生:膠囊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且檢查過程無痛無創(chuàng);其外殼采用不能被消化液腐蝕的醫(yī)用高分子材料,對人體無毒、無刺激性,能夠安全排出體外。
擴展視野:全小腸段真彩色圖像清晰微觀,突破了小腸檢查的盲區(qū),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診斷檢出率。
方便自如:患者無須麻醉、無須住院,行動自由,不耽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注意檢查當天不從事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即可)。
膠囊內鏡主要適應癥 膠囊內鏡檢查主要于人體消化道體檢,對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等癥狀的檢查尤為有效。本產品的適應癥有:
·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經上下消化道內鏡檢查無陽性發(fā)現者
·其他檢查提示的小腸影像學異常
·各種炎癥性胃腸病
·慢性腹痛、腹瀉
·消化道腫瘤
·多發(fā)性息肉、克羅恩病的復查
·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
2004年10月至12月,膠囊內鏡在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首都醫(yī)科大學北京友誼醫(yī)院、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進行了臨床試驗。在65例臨床試驗中,52例檢出了小腸炎、空腸占位出血、空腸斑線狀充血、小腸息肉、血管畸形、克隆恩氏病、空腸痙攣、回腸憩室等消化道常見的種種疾病,證明膠囊內鏡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膠囊內鏡的禁忌癥
·胃、腸道梗阻、消化道畸形、狹窄、穿孔或瘺管
·急性腸炎、放射性結腸炎
·嚴重貧血癥
·體內植入心臟起博器
·妊娠